找到相关内容9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析经幢和幢是有差别的

    ……若有苾刍、苾刍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族姓男、族姓女,于幢等上或见,或与幢相近,其影映身,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、彼诸众生所有罪业,应堕恶道、地狱、畜生、阎罗王界、阿修罗身恶道之苦,皆悉不受,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061271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九:谈众生发菩提心之因

    因、了因。言三因者:烦恼、业、器。  言四因者:所谓四大三百五因者:未来五支。言六因者:如  契经中所说六因。言七因者:如法华说。言八因者:现在八  支。言九因者:如大城经说。言十因者:如为摩男优婆塞...因者,如大城经说”、“言十因者,如为摩男优婆塞说”:这二句中听说的“大城经”、“摩男优婆塞”经,现在的藏经中无,可能是尚未译出,也可能是译出后散迭。太虚大师认为有待考证。所以“大城经”所说的九因,“摩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167367.html
  • 漳州觉皇院樵云上人碑铭

    云衲来归,踵相接也。上人乃广开方便,为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等四众开堂授木叉大戒。广大僧徒亲受提撕,如迷途知返。得意门生,济济多士。如临济宗禅师净杜,字远门,龙溪人,著《五宗续略》二十二卷行世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167970.html
  • 四众、居士与早期佛教僧团

    要求进入佛门,均被拒绝。后来还是佛陀的大弟子阿难说情,才得入教。她是佛教第一位出家女信徒。后来释伽牟尼的妻子也出家了。另一类是居家的信徒,男的称优婆塞,女的称优婆夷,合称居士。  佛陀弟子中最有名的有...

    李义天 袁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2268045.html
  • “六和敬”是什么?

    “六和敬”是什么?  佛陀住世时,领导的僧团有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、优婆塞、优婆夷等七众弟子,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,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。如此庞大的僧团,佛陀如何统理,使其和乐清净,发挥住持正法,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?“六和敬”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。略述如下:   一、身和同住:在行为上,不侵犯人,就是相处的和乐。僧团大众,同作佛事,必须做到身业清净,讲求和谐快乐,彼此互相帮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668219.html
  • 佛商智慧

    从一开始就和商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佛陀成道后,最初供养、皈依的两兄弟提谓、波利,就是北天竺的商主,这二人就是佛教最早的优婆塞。其后,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,商人(长者、居士)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不仅僧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2473678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六和敬”是什么?

    佛教的“六和敬”是什么? 佛陀住世时,领导的僧团有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、优婆塞、优婆夷等七众弟子,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,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。如此庞大的僧团,佛陀如何统理,使其和乐清净,发挥住持正法,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?“六和敬”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。略述如下: 一、身和同住: 在行为上,不侵犯人,就是相处的和乐。僧团大众,同作佛事,必须做到身业清净,讲求和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176297.html
  •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——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

    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这是在家优婆塞、优婆夷所受持的五条制戒。因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,进入佛门之后的在家弟子便应受持,所以通常称为“在家戒”。劳政武先生认为,五戒的前四戒具有“自然法”...的《增上品》。[15]另外,在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二,我们看到有宋求那跋摩翻译的《优婆塞五戒略论》一卷、《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》一卷,后凉昙无谶翻译的《优婆塞戒经》七卷;在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四“失译”中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4552574.html
  •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——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

    不饮酒。这是在家优婆塞、优婆夷所受持的五条制戒。因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,进入佛门之后的在家弟子便应受持,所以通常称为“在家戒”。劳政武先生认为,五戒的前四戒具有“...看到有宋求那跋摩翻译的《优婆塞五戒略论》一卷、《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》一卷,后凉昙无谶翻译的《优婆塞戒经》七卷;在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四“失译”中,有《贤者五戒经》一卷、《优婆塞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260032.html
  • 声闻戒与菩萨戒

    第三聚之饶益有情戒,而摄律仪与摄善法,亦较声闻为更宽广、更积极于利他的方面。改受持菩萨戒者,除七众佛弟子外,并无所谓径受菩萨戒之人。是以优婆塞,优婆夷受菩萨戒,卽名为菩萨优婆塞、菩萨优婆夷;沙弥、沙弥...,闻法悟解,改邪归正,当其唱言:「我今尽形寿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(夷);自今已去,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时,卽已获得诸尘垢尽,得法眼净,见法得法,成办诸法,自审得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662884.html